关于进一步完善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网络的通知

    2024-10-24 17:02:27           浏览数:0

       为推进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建设,全面提升心理育人 成效,切实维护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建立健全“学校—院—班级—宿舍”四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网络,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推动形成统一领导、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心理育人机制,做到对学生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诊断、早治疗”,工作安排如下。
 
         一、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网络构建
      (一)学院层面。成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组,一般由学院党组织书记、院长、党组织副书记、辅导员组成。有条件的可设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工作站需有固定场所,并配备谈话桌椅、沙发、茶几、书籍等基本设施,能够开展日常谈心谈话、心理辅导、家长会谈等心理健康工作。
 
      (二)班级层面。每班设心理委员1—2人。心理委员基本条件:
      1.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服务意识好、责任感强,能够遵守保密、理解、支持原则。
      2.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乐观开朗,善于观察,善于沟通,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宿舍层面。每间学生宿舍设心理信息员1人,一般由宿舍长兼任。
 
      二、各工作层级职责
      (一)学院层面。学院党组织、行政对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负领导责任,依托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组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开展工作,主要工作职责:
      1.建立完善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相关制度机制,制定工作计划。
      2.协助组织学生心理普测、筛查等,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
      3.发现心理异常学生,及时与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沟通。
      4.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按照医嘱和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建议,协商处理相关事宜,并跟进关注学生状况。
      5.建立信息收集研判机制,落实好心理排查制度,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危机情况研判。
      6.组织开展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强化心理健康意识。
      7.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好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
      8.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好档案的动态更新、维护和保密工作,需专柜专位上锁,设专人管理。待学生结束学校生活(如毕业、退学、转学等),则将其心理健康档案移送至心理中心留档。
      9.督促和检查本学院心理健康工作。
 
      (二)班级层面。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职责:
      1.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按时参加学校、学院开展的相 关培训,掌握常见心理问题和危机识别有关常识。
      2.配合辅导员组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健康活动,向同学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3.做好日常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和紧急情况汇报工作;定期向辅导员汇报“班级心理基本情况”,重点是学习、生活、交往、情感等方面的影响;如遇紧急情况,应立即向辅导员汇报。
      4.及时发现和关注有心理困扰的同学,重点关注经历重大应激事件、情绪行为明显异常的同学,引导相关同学接受专业老师的服务与指导。
 
      (三)宿舍层面。宿舍心理信息员工作职责:
      1.带动宿舍人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主动帮助同学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扰。
      3.及时了解宿舍人员心理动态,定期向心理委员反馈。
      4.发现心理异常学生,及时向班级心理委员和辅导员报告。
 
      三、工作具体要求
      1.高度重视,明确责任。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学院要明晰各层级工作职责,选拔合适的人员承担工作,建立有担当、能作为、有实效的工作网络。
      各学院要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建立工作网络,于11月1日前将纸质版(加盖学院章)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名单(附件1)交至心理发展指导中心(知行楼323室),电子版通过智慧学工文件传输系统报送。
 
      2.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工作网络为契机,建立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长效机制。学院在完善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后,要做好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培养、管理,结合学院实际和学生需求,定期举办各类培训和实践并形成培训制度,提升各层级网络工作能力。
      本学期各学院要针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采取“基本技能+”模式进行培训,即按照学校心理发展指导中心提供的“学生心理骨干培训”课件(附件2)、“大学生心理健康大讲堂”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读本》,完成基本技能部分的培训,另自行设计并开展2-3场培训活动。于11月1日前将纸质版(加盖学院章)学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心理健康工作培训计划(附件3)交至心理发展指导中心(知行楼323室)。
 
      3.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较强专业性,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各学院要积极组织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组成员参加和自主开展学习,积极参加案例研讨以提升工作能力,保证育人实效。
 
 

                                                                                                    学生工作处
                                                                                               2024年10月24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