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典型罗梓良:科技改变生活,智慧引领未来

    2016-05-18 11:24:41           浏览数:0



『全屏查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小小科学家公益服务团第四届团长,我叫罗梓良,来自机电工程学院,很荣幸今天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和我们团队的故事。

 

  从我们“小小科学家”公益圈项目的成型到一步一步走向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过程中,是热爱和信念在支撑着我们,我们以“传播知识 传递温暖”为宗旨,以“科技梦想教室”“科技夏令营”和“科技大讲堂”为主体,服务青少年科技启蒙和创新引领。项目目前已结合机电工程学院专业优势开发有无动力小车、“水火箭”、“猎狐”无线电测向、手掷飞行翼、万花筒和鸡蛋撞地球等21项科技活动,通过高校对接和项目复制在全国形成了项目圈。

 

  从2011年开始,我们团队连续三年前往青海玉树果青小学。从青岛乘坐32个小时的火车,16个小时的汽车,翻越4800多米的巴颜喀拉山到达平均海拔4200多米的青海玉树果青小学。一路颠簸、寒冷、缺氧,高原反应伴随着每一位队员。队员们相互鼓励,不言放弃,因为能够为那里的孩子带去知识与温暖,是大家共同的信念。果青小学是一座板房搭建的  学校,孤零零的坐落在山脚下,白天是学生的教室,晚上简单收拾一下,就成了队员们的宿舍。印象深刻在和果青小学尼样校长在交谈中,他感概的说了这样一句话:地震后有很多团队来到果青小学志愿服务,但连续三年一直坚持下来的只有小小科学家公益服务团这一支队伍。

 

  其实,三年来我们团队长途跋涉地前往果青小学,不仅仅是给他们带去了物质的帮扶,我们更加希望通过努力,以科技的精神来筑建青少年的梦想,就比如我们的水火箭科技课程,它的制作原料就是废弃的饮料瓶和卡纸等,制作原理就是利用打气筒增强瓶内气压,到达一定程度,水从火箭尾部向下高速喷出,反作用下,水火箭发射升空。简单的原理,现有的材料,但是那里的孩子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亲身的感受过,我们把类似的科技活动带去那里可以寓教于乐,科技启蒙,让孩子们对科技产生更多的兴趣,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有所向往,走出大山实现自己别样的人生价值。

 

  在我们的主阵地青岛,从2014年开始,团队利用每年暑期,开展科技夏令营活动,同时,牵手社会爱心人士,搭建网络梦想平台,用多彩的科技活动丰富孩子们单调的课余生活,帮助农民工子女实现小心愿。

 

  夏令营中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尽相同:有内向的、有顽皮的,为了将孩子们友好的聚集在一起,并且时刻注意他们的人身安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个队员都需要耐心、细心的关注到每一位孩子。其实,在我心里最具成就感的事就是教会孩子们不同的科技课程,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的可爱、天真,会不经意间打动你,你会慢慢的喜欢上他们,更愿意去坚持、去做这样的事情。

 

  在校期间,团队每两周都会前往青岛市的10所中小学服务基地,像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古庙小学、城阳区实验中学等,举行“科技大讲堂”系列活动,开展科技制作、科普知识教育等科技创 新培训,将活动与课堂相结合。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向青少年们展示科学的力量,启发他们的科技思维,同时我们也发现,孩子们的创意非常多,他们的想法也不局限,反而对我们的课程升级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从不认为这是一次次的任务,更像是和充满青春朝气的朋友们一起度过愉快的课余时光。

 

  项目运行近四年来,已举办科普活动400余场次,累计受益人数约2万人。青少年的微笑与成长是我们团队最大的收获,我们希望让科技的力量延伸至全国,让更多的孩子体验科技的魅力。

 

  参加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是一次很好的经历,因为参赛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比赛的本身,站在全国公益大赛的平台上,在与其他优秀项目团队的交流中,我们开放了眼界,开拓了思维,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同时也看到了我们团队和其他团队的差异和不足。

 

  这些奖项是我们四届项目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在公益的道路上我们有过迷茫,有过胆怯,但我们坚持下来了,在今后的道路上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困难,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去战胜,因为在科技创新和志愿服务的道路上我们已深深体会到了挫折比荣誉更能让人成长。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下,李克强总理在4月18日的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又强调“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更大活力,贯彻创新战略赢得发展未来”,小小科学家公益圈不仅启发着青少年的科技思维也锻炼着我们的创新能力,现在我们服务团前三届的团长都已经步入社会,踏入工作岗位,作为第四届团长的我也将告别大学的校园,但我相信爱的传承会一届一届不断地延续下去,小小科学家公益圈永远不会成为回忆,我们会一直为公益、为青少年的科技梦想贡献力量。

 

  在公益的道路上,我们的付出与收获同在,满满的,触动心弦。心向往之,身体力行,我们每个人都在传递着属于自己的爱心接力棒。我们将带着这些感动继续上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