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阳光“心”路 扬帆广阔“心”海 ——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心理文化节文化品牌

    2024-09-02 21:45:50           浏览数: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做好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力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学生工作处打造了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文化节”文化品牌。

  一、基本概况

  我校2004年创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节”,2024年将其更名为“大学生心理文化节”,旨在深挖品牌内涵,拓宽育人渠道,丰富活动载体。活动至今已有20年,每年春季学期以“5.25”心理健康日为契机,学生工作处举办为期1个月左右的全校性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自2014年11月立项青岛农业大学文化品牌,在这10年的时间里,本项目始终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以“阳光心理”为引领,以校级活动和特色学院活动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致力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积极的校园心理文化环境,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与人格品质,不断发掘大学生潜能、激发大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丰富心理育人形式,用心理文化节校园文化涵育时代新人。

  二、建设举措

  经过二十年实践,我校大学生心理文化节形成了“1235”文化品牌建设模式。1是坚持积极心理学导向;2是学校、学院二级联动;3是依托3类人群——专兼职心理咨询师、辅导员、朋辈团队,发挥多重作用;5是五育并举丰富活动形式。

  (一)坚持积极心理学导向,明确心理文化节“方向感”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其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和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等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营造积极的校园心理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品质,有利于建立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发掘大学生个体潜能,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

  

  

校领导参加心理文化节开幕式

  (二)校院联动,突显心理文化节“节奏感”

  每年心理文化节都参考当前社会热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现象拟定主题,设计4-8项校级活动。校级活动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主要目的是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文化氛围,加强各学院之间的交流合作,凝聚全校力量,创办高质量育人活动。如“不要抱怨只要爱”积极情绪训练营,来自各学院的1000多位学生一起戴上紫手环,起立宣誓,承诺坚持21天不抱怨,保持阳光心态。

  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学院实际,设计3-5项院级活动,其中包含一项学院重点打造的特色活动。院级活动面向各学院学生开展,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活动普及率,使更多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受益;并且院级活动结合了专业特点,增强了活动趣味性的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归属感和专业认同感。如草业学院举办“巧手生趣 草愈我心”草头娃娃制作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多种植物的生长习性,感受小草的神奇魅力,学习草的顽强和毅力。

  

巧手生趣 草愈我心”草头娃娃制作活动

  (三)多支团队齐参与,增加心理文化节“融入感”

  心理文化节期间,活动形式各异,活动涉及的心理知识的深浅也不同。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可在心理委员评选、心理沙龙、心理剧展演、辩论赛等活动中发挥专业优势,保证活动专业性;辅导员熟悉学生,具有很好的亲和力,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心理主题班会、阳光心理彩虹跑等活动中,不仅释放了自身的工作压力,也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近年来,我校学生心理骨干力量不断壮大,心理委员队伍、心铃协会社团和“微光心使团”朋辈团队在心理文化节期间,广泛开展素质拓展、趣味运动会、读书会等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了互助友爱、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多支团队齐参与心理文化节

  (四)五育并举丰富活动形式,强化心理文化节“体验感”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教体艺〔2023〕1号)提出“五育并举促心理健康”,我校大学生心理文化节紧跟这一指导思想,打造“心育+”模式,深挖育人资源,不断创新和深化育人形式。

  1.润物无声,以德育心

  育人育心,育心养德。大学生心理文化节立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特征,通过“快乐班级”评选、心理剧大赛、“寻找身边的感动故事”讲述大赛、“我身边的阳光使者”优秀心理委员评选等活动,帮助学生增进人际信任,关注美德和善行,激发出勇气和坚持,在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我身边的阳光使者”优秀心理委员评选活动

  

心理剧大赛

  2.好学乐学,以智慧心

  智育心灵,启迪成长。为激发学生对心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大学生心理文化节多次开设“心理知识问答”闯关赛、“推掉思维的墙”心理主题辩论赛,以赛促学,以学促进,让学生在活动中接触到更多贴近生活的心理知识,勘破常见误区,编织属于自己的科学心理知识体系。

  

心理知识问答闯关赛

  3.强健体魄,以体强心

  跃动青春,健体强心。体育活动可以调节情绪、疏解压力,大学生心理文化节多次设心理游园会、素质拓展活动、趣味运动会等体育类活动,自2023年起,连续两年在城阳校区和平度校区同步开展阳光心理彩虹跑,每年千余师生共同参与,在奔跑着挥洒汗水,收获快乐。

  

  

阳光心理彩虹跑活动

  4.艺术创作,以美润心

  向美而行,以美育人。艺术创作和手工制作可以沉静心灵,抒发情感,陶冶情操。粘土DIY、彩绘涂鸦、心理主题漫画设计等活动中,学生们相互配合、协作,表达情感和想法,提升了自信心、创造力和社交合作能力,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收获了成就感和审美上的享受。

  

粘土DIY活动

  

班级合影

  5.实践笃行,以劳健心

  知行合一,植愈心灵。园艺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通过劳动和与自然的接触可以治愈心灵。大学生心理文化节多次设植物培育活动,在一定的培养周期里,学生感受植物姿态、颜色、香气,精心照料、观察其生长过程、记录植物变化的同时,感受生命的活力。最后,学生们亲手将培育的绿植赠送给社区老人和中小学。学生在耕耘中思考,学会关照与自我关照,提升爱与被爱的能力,传递爱心。

  

校领导赠与学生代表绿植

  三、取得成效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大学生心理文化节获评“青岛农业大学十大文化品牌”,成为了我校提升师生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平台。

  (一)浓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各有所长,服务于学生发展指导第一线,为学生发展指导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蓬勃开展,自主性和针对性大大增强;班级和社团内广泛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了大学生的心理感悟和心理体验。

  心理文化节期间,学生工作处设计贴合当代学生心理特点、印有心理求助渠道的便利贴、签字笔、钥匙扣、赋能卡片等心理文创产品,作为活动纪念品赠送给学生,丰富了学生心理文化体验,同时将心理文化节的美好回忆和学校的关怀时刻带在身边。

  (二)丰富我校“五育并举,同心护航”1256心理育人体系

  我校“五育并举,同心护航”1256心理育人体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拓展了传统“以问题为导向”工作理念下的工作格局,强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是立足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国家发展任务,培养善待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互助互爱、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因此,我校心理文化节更加注重与大学生人生发展主题相融合、与高校整体育人体系相融合,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实现心理育人目标。

  (三)获得山东省心理健康节优秀成绩

  历届心理文化节选拔出的优秀作品在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均有获奖。自2014年立项以来,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优秀组织单位”两次;3人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教师”;3项活动获评“山东省心理健康节特色活动”;3次获得山东省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三等奖;专兼职心理教师和辅导员有20项报告、案例、论文等心理育人成果获省级奖励,学生作品获得山东省心理健康节优秀成果奖30余项。心理文化节活动被山东教育电视台、青岛新闻网、半岛都市报报道。

  四、活动经验

  (一)赋能破圈行动,培育自我成长力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践行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的理念,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构建心理健康防护体系,不再局限于应对已出现的心理问题,更要致力于培育持续性的自我成长力。心理文化节要遵循“五育并举”的工作脉络,打造“有意义、有意思、有态度、有温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思维茧房,突破心理舒适圈,助力学生自我提升、持续成长,勇于担当自身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二)打通联动壁垒,拓展社会影响力

  学生心理健康是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更要做好校社联动工作,将社会力量“引进来”,让学生力量“走出去”。心理文化节要兼顾“内在成长”和“外部影响”,引导学生传递自我实现过程中的光与热,拓展社会影响力,在反哺社会中构建意义感、责任感、使命感,推动青年成长与社会发展“双向奔赴”。

  (三)找准育人角度,发挥活动感染力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为理想而奋斗的优秀学生,还是由于各种原因陷入低谷的后进学生,都需要足够的支持、指导和关爱。大学生心理文化节将生命教育、自我发展、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积极行动等主题为教育基点,通过各种活动有机融入到各类学生群体的发展中,为他们的成长助力,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学生很多自己不敢说的问题在心理主题辩论赛、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中得到了答案,从而解决了在价值选择、是非判断、发展目标定位、人我关系、利益取舍等方面的发展困惑,促进了学生消极认知体验的转化和积极情绪人格的形成。

  五、下步打算

  首先,大学生心理文化节将持续坚持积极心理学导向,通过组织专兼职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参加专业培训,提升活动的专业性,努力将专业知识、咨询技术应用到活动创新中,打造集教育、放松、思想引领功能于一身的新型活动体系。

  其次,学生工作处将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深入性,在引起学生深层情感共鸣上下功夫,通过挖掘思政素材、校史文化资源等内容,提升活动的教育意义和学生的校园归属感。

  第三,学生工作处将进一步扩大我校心理文化节的社会影响,打开校门办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去”,在活动中关注他人、关注社会,打开格局,提升社会责任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提升学校社会美誉度,将我校心理文化节打造成一张亮眼的校园活动名片。